在“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的國家土地管理新基調下,零地招商作為破解土地資源瓶頸的創新實踐,正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支持城市更新的規劃與土地政策指引(2023 版)》中 “推動城鄉發展從增量依賴向存量挖潛轉變” 的政策導向與零地招商理念也是高度契合。
從政策演進脈絡看,國務院《關于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明確要求 “嚴格執行閑置土地處置政策”,自然資源部2024年出臺的《妥善處置閑置存量土地的18條政策措施》更系統提出“鼓勵企業優化開發、促進市場流通轉讓、規范政府收購收回”三大路徑。專項債券支持土地儲備、收購存量土地專項借款補充融資等“財政 + 金融”組合政策工具,為零地招商提供了堅實制度支撐。


概念與本質
零地招商是由孫希有博士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集約化發展理念,核心定義為:在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前提下,通過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優化既有空間利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路徑,實現“增資增效不增地”的招商引資新模式。這一概念通過優化利用和提升效率,達到經濟增長和效益提升的目的,符合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零地招商的本質是發展模式的系統性變革,從外延擴張式發展轉向內涵提升式發展的核心抓手。它并非簡單的土地資源盤活手段,而是通過制度創新、技術賦能與市場機制協同,重構土地要素配置邏輯的綜合解決方案。在實踐層面,這一模式既緩解了土地資源緊缺矛盾,又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空間載體,更推動了區域發展從“土地依賴”向“創新驅動”的動能轉換,成為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空間治理工具。


零地招商實踐路徑
存量資產盤活需建立全鏈條管理體系,通過構建資產數據庫、可視化管理平臺與網絡化招商系統,實現對閑置廠房、廢棄公共設施等存量資源的精準識別與高效匹配。重點在于推動閑置資源的功能轉型與空間重構,通過政策引導促進資源從低效利用向高效配置轉化,提升單位土地的經濟產出效能。
以企業增資擴產為突破口,建立專項服務機制推動技術迭代與產能升級。通過引導龍頭企業設備更新與工藝革新,形成“技術升級 — 產能釋放 — 產業鏈延伸”的正向循環,同時依托產業升級需求吸引配套產業集聚,實現產業空間的集約化利用與產業生態的優化升級。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政府聚焦信息撮合與流程優化,破除存量土地流轉中的產權障礙與審批壁壘。通過建立靈活的資產交易模式,促進低效用地主體與優質項目方的有效對接,縮短項目落地周期,實現存量土地的價值提升。


深層矛盾與破局機制
當前零地招商面臨三重核心矛盾:
一是利益協調困境,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預期差異易導致收儲進程受阻;二是政策執行壁壘,規劃調整權限分散、分割轉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制約存量資源流通;三是技術支撐不足,傳統產業升級所需的技術供給與改造能力存在短板。
破解矛盾需構建“三維協同”機制:
制度創新維度,落實自然資源部“允許分期辦證、延期支付出讓價款”等政策,探索土地使用權彈性年期出讓模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技術賦能維度,建立“高校 — 園區 — 企業”協同創新體系,通過規劃技術革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利益平衡維度,構建政府、原土地使用者、新投資者多元利益共享機制,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的價值轉化。


發展趨勢與戰略定位
在“雙碳”目標與國土空間規劃全域覆蓋的背景下,零地招商呈現三大演進方向:
將生態環保要求融入存量土地開發,推動低碳技術應用與綠色空間營造,降低單位產值能耗;
借助數字平臺實現存量資源精準匹配與招商流程智能化,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飛地經濟”等模式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推動存量土地資源跨區域優化配置,破解土地指標碎片化問題。
零地招商已從土地緊缺時期的應急之策升華為國家戰略層面的空間治理模式。在新時代背景下,需將其納入“多規合一”體系,實現“空間重構 — 產業重組 — 價值重生”的深度融合。堅持“以畝產論英雄、以創新謀未來”的發展理念,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進步重構土地要素配置邏輯,為現代化提供可持續的空間發展解決方案。
綠天使多年來致力于以產業園區運營與產業生態培育,通過全周期的專業化服務,深度參與零地招商實踐,推動土地利用向集約、高效、生態化轉型,成為銜接政策落地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橋梁,為區域土地集約發展與產業高質量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綠天使集團是中國領先的專注于服務戰略新興領域,為快速成長的科技企業提供專業化產業升級服務的機構。以孵化基地為支點,調動、整合各方資源,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環境優良的創業生態圈。綠天使集團目前已運營20個創業園區和26個產業園區,成立3支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孵化企業3000余家,已投資企業近70余家。通過在相關領域不斷深耕,綠天使集團逐步形成以孵化+投資+加速+輔導上市的特色運營模式,打造鏈條式、專業化、行業集聚的產業示范園區。促進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的升級,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提升相關行業的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助力行業整合,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生態共享的產業集群。